摘要:文/洪庆 中国大地上,盛产各种各样的美石,或造型奇异,或纹理特殊,或色彩斑斓,或质地细腻,不一而足。自古以来,人们把玩美石、佩带美石,把美石陈列在书桌案头,用美石装
摘要:文/洪庆 中国大地上,盛产各种各样的美石,或造型奇异,或纹理特殊,或色彩斑斓,或质地细腻,不一而足。自古以来,人们把玩美石、佩带美石,把美石陈列在书桌案头,用美石装
文/洪庆
中国大地上,盛产各种各样的美石,或造型奇异,或纹理特殊,或色彩斑斓,或质地细腻,不一而足。自古以来,人们把玩美石、佩带美石,把美石陈列在书桌案头,用美石装点庭院家室,沛然形成了一股赏石潮流,但无论怎样,石头还就是这么一块石头,究其本身,实不存在什么价值。
“石之为物,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乃一极无用之物也。”正是因为这些石头进入了人们的审美领域,人们给了它们形而上的文化意义后才产生了价值,进而,有了市场交换的商业价格。
好比说钻石,如果西方人没有把它当成尊贵地位、坚贞爱情的象征,伴之以神话般的传说、令人畏惧的宗教色彩,它也就是块坚硬的、透明的、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晶体而已。有人就说了,钻石那么贵,是因为资源稀少呀,物以稀为贵,当然值钱啦。养在深闺人不识,不为人所知,不被大家所公认,少到独一无二,又有何用?
因此,马未都先生说,物以知为贵。正是有了文化信息传播、文化价值的赋予,才能使商品的货币价值倍增。赋予物品好的文化品味,因此更具备良好的商业价值,这才是对的。
以寿山田黄石为例。田黄早期被称为“黄石”,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憨公见而赏之,遂著于时。”(施鸿宝《闽杂记》)这么简单的一个“遂”字,既表示时间先后,更道出因果相承,如果没有社会大名人曹节憨公的“见而赏之”的名人欣赏效应,也就没有田黄石“显著于时”的商业价值效应。
清康熙、乾隆以后,因为帝王的喜好推崇,让田黄交上了好运。据说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田黄石,并赐书“福、寿、田”三字,由此田黄成为上天所祝“多福多寿、王土广袤”的祥瑞,得到了乾隆的青睐。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朝野上下竞相购买,于是田黄石身价一发不可收拾,“别有连城价,此石名田黄。”(郑洛英《无题》)对于大画家齐白石、傅抱石、张大千、徐悲鸿的作品,我们如雷贯耳,耳熟能详,正是因为他们是社会知名人士,名显于时,绘画功夫、修养名气超群、社会影响力之巨大,所以作品才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商业价值。
如果田黄石不是产自福建、寿山、田黄溪。与“福”、“寿”这些帝王们爱听的吉利话挂不上钩,纵然它再怎么“细、洁、温、润、凝、腻”,也不可能成为“石帝”。首先出了“名”,然后附会以“德”;有了这些“德”,“名”就越来越大;到后来,好象田黄石自己自从一生下来,就有了这般美好的“德行”。其实,所谓的田黄“六德”,根本不是对田黄石固有表相或天然质性的客观描述,讲的是鉴赏家的一种直观或感觉,说白了,是人赋予田黄石的包装修饰,闽中商人陈越山对于商业文化包装与完成销售绝对是空前成功的。
再比如说大篆刻家吴昌硕刻过的田黃石印章,拍卖场上价值千万以上。假设如果被一个无知的人,无意磨去印面篆刻、边款刻字。试问:这方无名无款识的田黄石印章还有什么价值吗?结果应该无人问津了,石因人而贵,因时代文化承载名人文化效应而贵,而材料,永远只是材料而已。
赋予美石“德行”这个传统由来以久,可追溯到至圣先师孔老夫子。一次,子贡问孔子说,“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与?”孔子答道,“非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礼记•聘义》)接着他讲了一大段,关于“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后世人归纳为玉的“十一德”。许慎在《说文解字》凝缩为“五德”。这里的关键词是“比德”,把玉石的物理属性与君子的道德品行相比拟。经过这样一番“人格化”的过程,玉成为了士大夫阶层彰显德行的佩饰,文化价值最终实现了它商业价值的提升。
寿山石属于“珉”的范畴,高兆在《观石录》中开篇就说,“出门六十里芙蓉峰下有山焉,山产石如珉。”因此可以简单地从以上文字判断,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认为:人在美石价值构成中的绝对意义。判断一块美石的价值。先天的材料质地,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重要的是看后天。看美石所蕴含的人文信息,也就是美石的发现者、创作者、鉴赏者赋予美石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
这并不是在否定美石的“天生丽质”,唐明皇一定不会把效颦的东施选入后宫,因为东施其丑无比,根本没有美人的绝色容颜曼妙身姿和内在的典雅气质。孔夫子也不可能指鹿为马,把“珉”与君子比德。天然无雕饰的造化之美,固然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品味,但是,再漂亮的石头如果没有人格文化力量的支撑,充其量不过是类似金银的财富等价的物品,何美之有?!只有材料价值的美石应该是无法进入人类审美艺术的最高殿堂的。
一直以来,我们坚定追求自己独立的艺术价值观,绝不妥协于社会工艺世俗化、商品化的审美情趣和品物的格调,始终只把寿山石当成艺术创作的一种特别材料,而进行雕刻创作,寿山石作为文人修身养性、寄情寓志的一种载体和依托。古人说,“岂尤物之移人与?”“托与石以自见与。”所以,我们应该是:人玩石头!而不是:石头玩人!”
(匠心独韵)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北光明港路6号
热线电话:0591-87506722
邮编:35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