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端 电脑端

电脑端

轮播图 轮播图

轮播图

‘寿山石回故乡’展览学术研讨会”在福建博物院举办

摘要:对话古今 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

对话古今 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

摘要:对话古今 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

“对话古今——
  为贯彻习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效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拓寿山石雕工艺的创新动力,促进寿山石文化研究,“对话古今——‘寿山石回故乡’展览学术研讨会”11日下午在福建博物院举办,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国内联络部副巡视员罗江华、福建博物院院长吴志跃、福建博物院副院长龚张念,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学善、叶子贤、林飞、陈益晶、黄丽娟、陈礼忠,艺术评论家何光锐,福建商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叶林心,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郭卓怀、郑幼林、林劭川、吴立旺、黄忠忠、何马、邱丹桦、郑明、黄功耕、邱瑞坤,福建雕刻艺术大师杨明、陈为新等出席研讨会。
  围绕“寿山石回故乡展”展示的清朝寿山石雕及篆刻艺术的特点和杰出成就,以及如何有效保护和传承寿山石雕工艺,推动当代寿山石雕技艺创新等,出席研讨会的大师和专家们纷纷提出鲜明观点和自己的看法建议,共同探讨寿山石雕传承与创新,为寿山石及至中国玉石雕行业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相信观点的碰撞和融合将给行业的未来产生导向性作用。■刘磊
  为了更好地让雕刻艺术界能从研讨会中受益,也给更多的收藏家和市民提供寿山石以及玉石雕刻今后的发展和走向参考,特选取出席研讨会的部分专家发言整理如下:

陈吉(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福建省艺术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这场展览是福建博物院与故宫的互动,更是寿山石与故宫的交流与互动。2009年3月,福州市晋安区人民政府和北京故宫联合举办的“中国寿山石雕精品展暨大师作品捐赠仪式”是寿山石进故宫展,捐赠的12件寿山石雕填补了故宫在新中国成立后当代寿山石雕藏品的空白,12位寿山石雕大师名登故宫景仁榜更是载入寿山石文化发展史册;此次的“故宫寿山石回故乡展”是把离家数百年的寿山石雕邀请回故乡展览,向福州、向福建人民展示清宫国宝级的寿山石雕精品,让人大饱眼福,是划时代的艺术盛宴和情感的互动交流。今后我们要持续推进寿山石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一是要加强理论学习,勇攀艺术高峰。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寿山石文化品牌推向新的高度。这就要求寿山石艺术家要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留下无愧时代的石雕精品;二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家“非遗法”,推动寿山石雕的保护与传承。通过师傅带徒弟、高校研习研修培训、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评审等,让寿山石雕技艺传承后继有人;三是要做大做强寿山石文化产业,进一步振兴传统工艺。让寿山石产业在不断繁荣和发展的过程中造福行业,造福老百姓,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吴志跃(福建博物院院长)
  :这场展览是福建博物院创新的一次情怀展览。三年前,福建博物院在一次展览策划上提出创新思路:让藏在600年的故宫里,已经有三四百年历史的寿山石精品回访故乡福建,让福建民众能近距离一睹令人心骛神驰、如痴如醉的传统寿山石雕魅力和皇家御品风采。如今,福建博物院从故宫博物院引进具有代表性的清代皇室宫廷御用寿山石精品,分为帝后宝玺、宗教人物造像、文房摆件三部分,打造寿山石回故乡展,从故宫到故乡,这些国宝级文物精品首次走出故宫,首次回到福建。与此同时,福建博物院还联合组织110件(套)现当代寿山石精品,与故宫的精品一起展出,这些现当代作品突破了传统题材局限,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洋溢着新创意,将寿山石文化内涵和寿山石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现代的审美情趣。

何光锐(艺术批评家):
  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大展,更是一场难得的亲情展,很少有如此规格的皇家国宝展能带给当地民众如此亲切感,其中牵连的情感纽带更是在展览中少见。故此次展览实际上有两个现场,一个是福建博物院的展厅,一个是微信朋友圈。线下与线上联动,不断造成寿山石艺术的再传播,而这也一再带动更多人对寿山石文化产生新的理解和认知。另外,这场长达100天的寿山石展览,对今后的雕刻方向和收藏理念都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如今大环境的低迷、老挝石的冲击、创新的年青雕工大量涌现等现实状况,促使业界要重新认识传统。盲目强调创新是对传统文化没有自信的表现,只有深入掌握传统精神,才能真正创新,没有深入传统内部的创新是不会有长久发展潜力的。

叶林心(福建商学院美术系主任、教授):
  这是一场承载了一部寿山石精彩工艺历史的展览,也是一场精心打造的超高端艺术盛宴。由于帝王玺印所刻印章内容往往与时代大事或是当时心境有关,它既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帝王个人心性素养的体现。大到重要的历史典制,小到皇帝的一言一行,在小小玺印的方寸间均有体现,对研究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黄丽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展览中的人物造像对我感触很深,像十八罗汉人物圆雕的神态每个都不相同,而且他们的神态造型、衣纹形式都来源于当时生活的真切体现,手上的配件道具也都是当时的生活用品。这种“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理念,对现代雕刻家有很大的启发,我们学习传统不是仅仅局限在表面的相同,而是要学习他们创作理念的“神”,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时代艺术精品。

陈礼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每个时代都有它特有的审美倾向,这次展览给予我们带大的触动。从雕刻工艺上看,康雍乾三代之作,无不显示出了帝王用器的霸气,咸丰之后的气势却显得没落。这次展览的实物展示,加深了我们对于寿山石在清代发展情况的直观理解,也让我们得以用当代寿山石雕刻的眼光去对历史做出对比。尤其是许多作品体现了雕刻家的匠心精神,也是现时代所说的敬业精神,我们要传承工匠的匠心精神,深入生活,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石雕精品。

林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寿山石雕刻发展到今天,最重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这次的展览中,我们可以发现清宫的寿山石雕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同时代的德化瓷器,以及竹木牙角的雕刻手法。对于寿山石雕刻的当下发展而言,“御工”再好也是过去式,青年艺术家不能死板地对这些清代艺术进行单纯模仿,而是应当立足其上,走出自己的路子和适合自己的雕刻特点。同时要勇于走出石雕这个圈子,要跟雕塑、现代艺术等去结合,创作出更多艺术精品。

邱瑞坤(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此次展览的作品除了田黄之外,其余石头大多质地一般,这给当代雕刻提供了警示。如今流行“石头不好,雕下去等于零”的观念,实际上只要是寿山石,不管好坏,只要把艺术精髓附着在石头上,就有价值,此次展览的展品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郑幼林(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清宫寿山石藏品繁多,底蕴深厚,体现了清宫工匠娴熟的雕刻技艺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达摩渡江》、《龙钮印章》等展品,既富有古老艺术的魅力,又有典雅明快的现代艺术风格,让人领略到清朝雕刻造型逼真、手法圆润细腻、纹式流畅洒脱的特点。通过作品表现的气场和雕刻艺术,还可以感受到前辈艺术家对雕刻的专注和执着,以及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陈为新(福建雕刻艺术大师):
  故宫珍藏的寿山石珍品入眼皆是精妙之作,让人由衷地赞叹,宝玺、皇家闲章、宫廷吉语玺或硕大厚重,或精巧素雅,各显不同风格,都透露出独一无二的帝王风范与精神姿态,这些印章不仅承载着寿山石文化精华,更记录了清朝帝王宝玺闲章文化演变的历史印记。作为寿山石雕从业者,我们创作出来的作品不能只着眼于当下,还要有意识地把它们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量,尽量创作出能在所处时代中留下思考探索印迹的作品。

邱丹桦(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能一次看到如此多且系统完整的寿山石雕文物,感触非常大。《龙钮印章雍正亲贤之宝》,章材硕大,与目前的印章切割不同,在保持了方正的印章形式之外,还保留了印料上部突出的石料,适合九龙的形象被拉伸,扩大了张力,尽最大可能保留了材料和造型的完整。细节的开丝、鳞片与光整的章形做对比,非常和谐,值得借鉴。另一件展品的马钮设计上用简洁的块面高度概括了造型,内在的结构又全部都有,这是东方艺术高妙的地方。

陈益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这场展览的十八罗汉,雕法和现代的有很大区别,尤其是罗汉脸部表现出来的神韵,目前很多作品还很难达到。人物造型简练而又雄厚;衣褶处理简单却又集浑厚与柔和于一体,大块面处理又很细致的描花,有种浮出来的视觉效果,值得学习。田黄、印章的古兽很简单,好像只有几刀的功夫,但很有力感,很不容易处理。

联系我们

地址:福州市台江区北光明港路6号
热线电话:0591-87506722

邮编:350011

Copyright © 2023 福州寿山石鉴定中心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17099号-1    Powered by Saa